一、饲喂优质饲料 立春过后,外界气温逐渐回升,适合鸡群产蛋。当鸡舍温度上升至15℃时,产蛋高峰期(23~40周龄)、中期(41~55周龄)和后期(56~72周龄)鸡群产蛋均有上升的趋势。但是,随着温度升高,鸡群采食量会降低。保证供给鸡群优质、营养均衡,新鲜充足的饲料,尤其处于产蛋高峰期的鸡群,必须让鸡吃饱、吃好,维持体能,以缓解产蛋对鸡体造成的消耗,为夏季做好储备。保证水质、水源的绝对安全,并保障鸡群充足的饮水,以免影响产蛋性能的发挥。
二、关注保温和通风 春季昼夜温差大,尤其是倒春寒现象,导致外界温度变化剧烈,极容易造成鸡群产蛋不稳定,鸡群产蛋率一周波动范围达到2%~3%,这就对管理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。遇到倒寒天气时,管理上要以换气为主,通风为辅,减少温度的波动,及时上调风机的控制温度,减少风机的工作频率,通过调整小窗大小来减少进风量,保证温度平稳、适宜,减少温度波动造成的应激。遇到大风或沙尘天气时,进风量与风速是主要的控制点,应合理控制小窗开启的距离、数量,以减少进风量,减缓风速,防止贼风奇 袭和减少粉尘。 三、做好免疫和消毒 春季万物复苏,细菌病毒繁殖速度加快,尤其是养鸡多年的场区,极易爆发传染性支气管炎、鸡新城疫、禽流感等疾病,对产蛋造成影响。 1.保证均匀有效的抗体
根据本场的具体情况,制定详细的免疫程序,并且认真完成免疫,特别是禽流感和新城疫。春季是禽流感和新城疫的高发季节,新城疫免疫每2个月气雾免疫1次;流感免疫4个月注射免疫一次,并随时关注抗体变化。加密抗体监测频率,在外界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,根据本场的具体情况可以1个月监测1次,如果外界环境不稳定,并且本场自身免疫程序不是很完善,则有必要每半个月监测1次。新城疫、传支、禽流感等病毒性疾病的抗体水平必须长期跟踪、时时关注。如遇到抗体变化异常,周围情况不稳定或有疫情发生时,要及时地采取隔离封锁、适时加免、全群紧急免疫等措施,以增加抗体水平,提高鸡群免疫力。 2.严格内外环境的消毒
一些养殖场户为避免春季不稳定因素给鸡群带来的疾病困扰,则选择了减少通风,注意保温的方法。恰恰由于这样,就导致了鸡舍内有害气体超标,以及病原微生物大量滋生,给鸡群带来了更大危害。要养成白天勤开窗,夜间勤关窗,平时勤观察温度的习惯。当上午太阳出来气温上升时,可将通风小窗或者棚布适当打开,以保证舍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;而当傍晚气温下降时,再将小窗等通风设施关闭好,以保证夜间舍内温度。 同时要做好舍内外环境以及饮水管线的消毒工作,尽可能降低有害物质的含量。舍内消毒选择对鸡只刺激性小的消毒药进行带鸡消毒。可每天带鸡消毒1次,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,也要保证每周3次的带鸡消毒;消毒药可选择戊二醛类或季铵盐类。舍外环境消毒时,可适当选择对病毒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药,例如火碱或碘制剂。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消毒药交替使用。要定期对饮水管线进行消毒,每周消毒1次或每半月消毒1次,消毒药可选用高锰酸钾,消毒药的浓度一定要准确。 3.适时预防投药
根据鸡群状况采取预防性投药,特别是各种应激发生前后(如转群、免疫、天气发生急剧变化),及时给予多维和抗生素等。尤其鸡群人工输精以后,应当根据情况,适时进行预防性投药,防止输卵管炎发生。 4.尽力减少应激的影响
春季对鸡群的应激因素主要有昼夜温差大、倒春寒、日照时间长(对开放、半开放鸡舍的影响大)和条件性疾病的发生率高等几个方面。而这些因素的消除无不取决于鸡舍的硬件设施,为了保证鸡群的产蛋性能在春季得到更好的发挥,要关注硬件设施设备的改进,以减少应激因素对鸡群的影响。
本文由网站名称发布于政策标准,转载请注明出处:春季蛋鸡饲养管理
关键词: 政策标准